有人好奇,父母如何为子女提供最坚实的支持?答案在于内心的坚韧。
所谓内心的坚韧,指的是情绪的平稳、心理的坚定,接纳一切可能,面对挑战不慌不忙,从容应对各种情境。
拥有这种开放心态的人极具适应性,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方向。
比如,他设定了一个最终目标,尽管不清楚如何具体实现,但一旦捕捉到机遇的风向,就会乘风破浪前行,即使途中遭遇风雨交加,也不会有所抱怨,而是不断反思总结,逐渐优化策略,直至取得成功。
乐观者和悲观者所经历的挑战并无二致。
不同之处在于,乐观者情绪稳定,既能承担重任也能解决问题,他们相信自己能将逆境转为好运,因而无所畏惧地持续探索。
那么,如何培养一个内心坚定的孩子呢?关键在于,用爱为孩子的内心打造一个“安全港湾”。
1.频繁的目光接触
父母无需言语,仅凭充满温暖的目光,就能促进孩子大脑分泌内啡肽和催产素,让孩子感到安宁,体验到幸福。
孩子对亲密的需求不仅仅存在于婴幼儿时期,6岁、16岁、26岁也同样需要。因此,不要吝啬以目光表达对孩子的爱。
孩子表现良好时,给予赞许的眼神;即便未达到预期,只要愿意尝试,我们同样可以竖起大拇指,送上认同的注视。
在与孩子对话时,哪怕是简单的问候,只要有眼神的交流,就能在心灵上建立联系,加深亲子之间的纽带。
2.明确标注情绪,表达感受
我有一位聪慧的朋友,她几乎无所不能,并且总是面带笑容,即使在困境中,也能迅速恢复平静。
当我询问她如何如此擅长控制情绪时,她说:“多亏了我的母亲,是她教会了我什么是爱。”
原来她的母亲从小就密切注意她的情绪变化,并指导她正确表达内心感受。
后来,我也效仿此法,发现它确实非常有效。
当看到孩子害怕黑暗不敢独自上厕所时,我会说,“你现在很害怕,对吗?”孩子意识到我理解他的感受后,紧张感有所缓解。我继续道,“你觉得有怪物藏在看不见的地方,所以你害怕,是这样吗?”
孩子点头同意,情绪逐渐平复。“如果我觉得暗处藏着什么,我也会害怕。”
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是两个相连的系统。在孩子大脑发展初期,这两者还未完全连接。
当孩子经历强烈的情绪,如恐惧、愤怒、厌烦、紧张等,如果我们能用共情的语言帮助他们表达内心感受,就能帮助搭建这两个系统间的桥梁。
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情绪世界的变化,才能理顺这些生理体验。
随着情绪认知能力的提升,孩子也逐渐学会如何舒适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。
养育孩子既复杂也简单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拥有不同的性格,父母需要独立思考,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。
简单来说,每个孩子都只需通过“无条件的接纳与爱”,早期建立“安全基地”,就能培养出泰然处之的能力,成为内心坚定的人。
最后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成为一束光,照亮自己和孩子的道路!